历史>史海钩沉

品味“新十六景”大美还看北京

光明日报  2017-10-25 17:19

其中,“古坊寻幽”指的是新近落成的北京坊。如果不是亲耳聆听设计师吴晨介绍,人们很难想象这座建筑仅规划论证就超过十年,而它所代表的北京商业文化已逾百年历史。

从“八景”到“十六景”,彰显的是北京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坚定决心与广阔视野。

如果在地图上标注“燕京八景”和北京“新十六景”的区位就不难发现,两个系列景致相距数百年,却在布局上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

在北京联合大学教授杜剑锋看来,无论是“燕京八景”还是北京“新十六景”,都没有局限于北京老城,而是由老城发端,向北京城全地域辐射。这些景致,又恰恰能将符合其时代背景的北京文脉串联起来。

“元代因大运河的作用,漕运码头在积水潭,所以商业中心在鼓楼。到明代迁都至北京,特意把江南和山西的富户也迁来,繁荣都城经济。从古至今,北京城凡是经济文化发展相得益彰的时代,其独有的壮美空间秩序总是表现得十分清晰。”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主任孙进松说。

北京“新十六景”,精准浓缩发展大势

在北京很多有识之士眼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需要在细微处下功夫,一茬接着一茬干。对于这种认识,北京的群众近些年体会颇深。

漫步北京城中,古老街巷和精致园林,如同一张张散发着幽香的文化名片:正阳门下“水穿街巷”,“北京坊”内触摸历史,昔日皇家独享的“三山五园”早已变成普通百姓的休闲乐园。在北京郊区,生态涵养的意识深入人心,即使是门头沟,这个以往靠“挖煤”谋生计的北京最大采空棚户区,也早已旧貌换新颜,“永定碧波”润民生。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强坛热帖

热门图集

历史>史海钩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