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2017-11-14 07:02
事实上,CBA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CBA公司运行CBA联赛的第一个赛季,就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和激励措施,希望能减少裁判错漏判问题。 “新赛季,我们采取了裁判分级制,共分A-E五档十一级,如果发现裁判执裁中出现问题,会降档降级。”CBA竞赛总经理张雄说,裁判的等级和收入直接挂钩,“联赛前五轮,根据正判率的统计,有一名A档末尾的裁判降入了B档,一名C档末尾的裁判降入了D档。”
显然,CBA公司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促进裁判员在业务层面的提升,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措施仅仅是手段,想要真正提升裁判员临场判罚的能力,仅靠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
以此次针对翟晓川的误判为例,类似的情况其实在联赛中经常出现,很多业内人士认为,CBA裁判普遍对这种空中对抗吹罚的特别谨慎,“可能是出于保护运动员的目的,怕运动员受伤,再有就是心里有顾虑,这种高强度对抗,吹了比不吹要稳妥,但实际上,国际比赛中这种对抗非常常见。我们的国家队为什么不适应国际比赛的强对抗?这和CBA联赛目前的环境是有关系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由此可见,CBA的裁判之所以总是出问题,与外部环境、自身心态和对国际篮球趋势的理解不够亦有关系。CBA裁判想要真的跟上联赛发展的速度,真正成为中国篮球发展的助推器,恐怕还有很多落下的功课要补齐。(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