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怀旧影像

圆明园遗址上留存消逝的辉煌:“花砖细布”原来是地暖

北京日报  2017-12-21 13:41

静坐只疑春煦育,闲眠常觉体冲融。

形参鸟道层层接,里悟羊肠面面通。

荐以文茵饶雅趣,一堂暖气着帘栊。

圆明园如园遗址考古中出土了一种粉彩瓷砖,就是当年取暖的建筑构件之一,中间空心,周围钻有蜂窝状的小孔。出土时在里面还发现了沙子,推测是起保温作用。在如园遗址发掘出的粉彩地砖有的部分表面呈黑色,这是被火灼烧过的缘故。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课题组组长张中华推测当时是有地暖的。

乾隆皇帝的“采摘园”

紫碧山房遗址近期正在考古发掘,由于圆明园开展了“公众考古”活动,考古现场没有封闭。

过了顺木天大亭遗址,就是“山起西北”之首的紫碧山房遗址,清档《圆明园》中记载,紫碧山房在雍正初年已属御园规划范围,雍正九年御书“引溪”“学圃”匾文。乾隆二十五年前后,紫碧山房大规模增建房座,并有石洞及开挖河泡工程,至二十七年竣工。乾隆二十五年七月交“紫碧山房”“引溪”“丰乐轩”“学圃”“含余清”“乐在人和”旧匾六面,并有乾隆御书匾文“翼翠亭”“纳翠轩”“景晖楼”“石帆室”“霁华楼”“澄素楼”“横云堂”七张。从匾额可以看出,雍正初年只有两间房,而在乾隆二十五年才大规模增建。当年紫碧山房凡遇佳辰令节必挂四方形紫檀木绢画廊灯十一对。

紫碧山房东面“艺果种蔬”是御用园圃,种植果蔬。据清《内务府则例》载,乾隆十四年二月“紫碧山房栽种果木树株”。据说乾隆皇帝曾多次从园中摘果恭进皇太后,并剪园蔬赐大学士南书房翰林等。当年这里西向殿三间有前廊,“学圃”匾悬在西檐楣,此额原为旧匾,在乾隆二十五年用“旧字旧宝旧胎股”改作粉油地蓝字御匾,原匾应为雍正九年御书。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强坛热帖

热门图集

历史>怀旧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