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怀旧影像

正阳门命运多舛,历史上它曾几次惨遭焚毁

北京日报  2018-01-19 12:03

1880年代,被烧毁前的正阳门城楼。

正阳门重建工作开始后,老百姓的交通看起来没受什么影响,还有人力车在工地上趴活儿。

1900年,义和团运动传入北京。前门大街上出售洋药的“老德记”,成为义和团攻击的对象。义和团一把火烧了“老德记”,火借风势,一路烧开,前门大街上鳞次栉比的金店、绸庄、参店、洋货店……全都毁于一旦。大火不仅烧毁了前门大街和大栅栏的商家,还殃及正阳门箭楼。祸不单行,不久,驻扎在瓮城内的英军印度兵,在正阳门城楼上做饭,不慎失火,又将正阳门城楼给烧了。除了城楼底座及门洞残存外,周围是一片狼藉。有“国门”之称的正阳门,如风雨飘摇中的大清朝一样,丧失了最后一点尊严。

正阳门命运多舛,历史上它曾几次惨遭焚毁。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正阳门箭楼失火,从傍晚一直烧到次日辰时;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城楼失火;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箭楼失火;同治五年(1866年)瓮城东门洞千斤闸自燃……不过,由于正阳门位置特殊,每次失火后,它都被迅速修复起来。可是,“庚子”这场惨祸,非同一般。八国联军不但占领了北京城,连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逃到陕西去了。因此,直到1902年“两宫回銮”时,清政府仍没有对正阳门做任何修复。

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强坛热帖

热门图集

历史>怀旧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