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发现100年:西方人无意中打开了这扇大门,一代代中国考古学人揭开其神秘面纱
▲上世纪30年代,考古人员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深入发掘,寻找古人类遗骸。
▲上世纪30年代,周口店挖掘现场。
早期发掘中的北京人遗址全景照片。
▲“北京人”头盖骨模型。
▼上世纪初,安特生等人带队对鸡骨山开始了考古发掘,希望找到“龙骨”的所在地。
▲抱着发现的第一个“北京人”头骨照相的裴文中,因为太过兴奋,摄影师只把镜头对准了头骨。
猿人洞发掘现场。
▲1934年5月,裴文中、李四光等考古学家在周口店办事处的院子里合影。
今年,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现100周年。
为纪念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用将近3年时间完成了周口店遗址第1号地点“猿人洞”的保护工程,并将于今年6月初亮相。“北京人”遗址将以崭新的容貌,向人们讲述百年沧桑。
1918年2月,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北京得到了一包带着红色黏土的骨骼碎片化石。送他这份礼物的,是一位在燕京大学任教的化学家。他饶有兴味地告诉安特生,这些化石出自周口店鸡骨山的山崖,那座山因为红土中藏着大量鸟类骨骼而得名。
安特生是当时名噪一时的地质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考古学家、探险家。周口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一下子引起了他的兴趣。鸡骨山所在的位置,正暗合了当时西方学者对中国“龙骨”的争论。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