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做亡国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义勇军如何抗日?
王凤阁慷慨就义
在吉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纂的一部历史图片集《以史为鉴———日本制造伪满洲国图证》内,收录了一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是王凤阁就义前的留影。尽管年代久远,斑驳的画面仅能见到模糊的影像,然而它所具有的震撼力,绝不亚于崩绝的山峰。
日军在行刑前,为王凤阁将军及被俘人员拍摄了这幅照片,将军大义凛然,手捧铁铐,端坐在前面,他的右侧是警卫员大丑,左侧是他的妻子张氏和两位义勇军战士。后面是两排日军“讨伐”队的官兵。
这幅旧照,是日军当作“功绩”来宣扬的,却为正义和邪恶留下了凝固的瞬间。
1932年4月,王凤阁在通化、临江交界处,组成了以伐木工人为主体,以中小学教师为骨干的“辽东民众义勇军”,并被唐聚伍任命为第十九路军司令。他带领义勇军官兵,在柳河、海龙、临江、通化、辑安等地坚持游击战争长达5年之久。王凤阁将军的抗日斗争史,见诸于大量的档案文献之中。
1932年6月,王凤阁部击溃伪军一个团,攻克金川县城。
同年秋,王凤阁部包围海龙县城50余天,消灭日伪军大批有生力量。
1934年冬至1935年春,日伪军对王凤阁部进行了多次残酷的“讨伐”,均以失败告终。
1935年,日军逮捕了王凤阁的岳母及亲属多人,并逼迫她们写了劝降信,王凤阁当众宣布:日军即使将我老母、妻子抓去,也不能动摇我抗日的决心。任何亲友,同情我抗日者亲之,给日寇当汉奸者杀之。
1937年3月,王凤阁部在老虎顶子陷入敌人重围,部队伤亡过半,王凤阁及妻儿同5名救国军战士在突围中被俘。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