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 2018-10-09 08:37
引言
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的蓬勃发展和作战实践的强力催化,各型无人平台相继走出实验室,脱下科幻外衣,大量进入军事领域,并在近几年的武装冲突与局部战争中大显身手,成为撬动战争形态发生革命性变化的重要支点。无人化作战已经到来,只是其运用形式和功能发挥尚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面对挑战,如何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已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未来已来——直面无人化作战的强烈冲击
有学者指出,“在不久的将来,战场上将会活跃着数不清的无人化兵器,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军’,并占领未来战争的制高点”。从贝卡谷地之战中“猛犬”无人机初露锋芒诱敌,到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中“猎人”“魔爪”各型无人平台批量入列参战,再到近年叙利亚战场上“平台”-M和“阿尔戈”武装突击无人平台清剿IS据点战场攻坚,这些作战实践无不充分说明,无人化作战已经步入战争舞台。
从弱智能到强智能。无人平台能否主导作战,关键看能不能实现“类脑、仿人、聚智”,也就是像人类那样具备逻辑思维和决策能力,从以人控为主的弱智能平台跃升为自主行为的强智能系统。从当前来看,自主深度学习与类脑计算技术、自主控制与协同控制技术、脑机接口与控制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等将取得实质性突破,无人平台即将拥有一颗智能“芯”,具备自动规避、自主导航、自主飞行控制、自动敌我识别、智能决策和武器投放控制等多种功能,实现作战能力质的飞跃。有资料显示,美军无人作战武装旋翼机(UCAR)已经能够在无任何监督协助的情况下,对特定战场空间的敌我意图进行推理、优选作战目标,并由个体完成任务规划,距完全自主的终极目标仅一步之遥。
从“蜂群”到“族群”。“蜂群”战术强调基于低成本的群体优势发挥,协同执行攻防任务,以数量优势压制敌人。这种战术创新丰富了饱和式突防、消耗式防御和掩护式机动等新理论。但是,构成“蜂群”的这些无人平台技术水平大体相当,通信网络标准化程度高,战术行为统一规范,同构特征突出,一旦在反制技术上有一点被突破,就可迅速波及所有作战单元,造成整体毁伤。因此,由多类异构无人平台组成的无人族群作战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未来,基于更高智能水平的无人平台族群作战,通过多类型无人平台的差异性组合运用,限制敌反制手段的实际效果,整体生存能力更强;由平台自带智能系统进行自主决策和任务分配,集群中性质、用途各不相同的无人平台合理配置、密切协调配合,形成优势互补、功能耦合的体系作战效能,更适应复杂战场以完成多样化的作战任务。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