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07-15 08:45
感受10年变化
2018年秋,我再次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资助,第二次赴美访问学习。这一次的目的地仍然是杜克大学。同样的空间,不同的时间,使我得以有机会再次近距离观察美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并就10年前后的中美关系做一个简要的、基于个人体验的纵向对比。
杜克大学还是那个杜克大学,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校园景观无非是新添了几栋装有落地玻璃的大楼,合作导师的耳鬓新添了几缕白发。但是,10年后的留学体验却大不相同。首先,杜克大学的留学生来源发生了较大变化。校园里的中国面孔随处可见,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都不止。留学生来源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10年来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格局的变化。
其次,国家公派的资助力度大幅提升。从今年1月1日开始,国家留学基金委大幅提升公派留学人员的奖学金水平,我们所在的北卡罗来纳州已经提高到了每月1900美元,相比于10年前的1050美元近乎翻倍,这使我们在美国能过上相对体面的留学生活,不至于太过拮据。
第三,交通出行方式变化较大。因为10年前就到过杜克大学,对北卡罗来纳州的交通出行状况有所了解,所以第二次到杜克大学访问学习的时候,在到达北卡罗来纳州1周之内,我就通过了本地驾照考试,买了一辆二手车。我的出行半径,终于突破5公里,有机会在周末和节假日开车前往美国东部的知名高校进行参观访问,更加深入地了解美国的经济和社会。
今年3月,我应邀在杜克大学图书馆为研究生们用英文讲了一堂课,主题是“中国经济展望:一个经济地理学的视角”。我从经济地理学的专业视角出发,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路径和现状格局作出分析;我也与在座学生客观分享了我们研究团队对于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和贸易战等问题对中国发展前景的挑战的立场和观点,获得了在场学生的高度参与和一致赞许,许多国际学生课后纷纷发邮件给我,希望获得我的讲义,我也慷慨与之。
10年前后,我们的留学经历伴随着中美关系的变迁,映射着祖国的日益富强,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个人的留学经历,这点印记微不足道。但是对于祖国而言,这些时代的印记铭刻着中国人的奋斗不懈和自强不息。此时此刻,我深深地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寄自美国)
作者简介:梅丽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2007-2008;2018-2019)。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