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 2019-11-05 09:08
11月4日,北京市住建委出台《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导则》中提到,胡同街区的环境整治,要准确把握文化特色,修缮后符合区域文化要求,避免“南装北饰,内衣外穿”。
二环路内区域应参照《导则》
做好老城保护,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最大限度保护好各时期有价值的建筑,让老建筑“说话”。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等,市住建委起草出台了《导则》。”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征求意见稿)》适用于北京老城内,即二环路以内(含护城河及其遗址)的区域,除文物保护单位、普查登记文物、历史建筑以外的胡同、院落和房屋,以及近现代建筑的修缮保护、使用功能改造、北京市政设施改造、风貌和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其中,历史文化街区外的胡同、院落和房屋,其外立面、公共空间等可视范围内的修缮工作执行《导则》。老城区域以外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等的房屋保护修缮,可参照《导则》执行。
房屋分为五类修缮
《导则》从传统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两个角度,将房屋分为五类建筑,类别不同,修缮标准也有所区别。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