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60年“硬核”发展 成就中国飞航导弹“家族荣耀”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2020年04月25日19:19

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阅兵仪式上,一位外宾在天安门城楼上惊呼:“飞鱼,中国飞鱼!”此刻,通过天安门前的海军部队方阵里,出现了英姿勃发的中国新一代飞航导弹——鹰击八号。“中国飞鱼”为世界所瞩目。紧接着,质疑声传来:中国人能自行研制这样的导弹?

“这当然是我们自己设计制造的!”梁守槃铿锵作答,“我还可以告诉你,他比法国的‘飞鱼’飞得更远。”鹰击八号导弹的横空出世,奠定了飞航导弹小型化、多平台、系列化发展基础,也铸就了三部发展史上的传奇。

从第一型岸舰导弹方案成熟,到第一型空舰导弹研制成功,再到第一型超声速飞航导弹成功发射……60年来,三部走出了一条从仿制到自主研发,从单一目标、单一平台到多目标、多平台的飞航导弹发展道路,成功地为多军兵种提供了多个系列、数十余型性能先进的飞航导弹武器装备,形成了发射平台灵活、打击目标多样的飞航导弹家族,支撑起我军精确打击作战体系。

在多次阅兵仪式上,三部抓总研制生产的型号装备“硬核”亮剑,扬军威、壮国威。

转型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几十年自主创新,数十载不断超越,三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填补了飞航领域一个又一个空白。

新时代,三部通过改革创新,形成了涉及20个专业方向的发展格局,并持续发力打造国内数一数二的长板技术群。以总体专业为牵引,三部的制导控制等专业技术研究形成一大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在对标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基础上,三部全面开展以IPD+IPT为核心的研发模式调整,实现产品快速研发。聚焦“飞航导弹、空天飞行、无人装备、水下装备、信息装备”五大核心领域装备发展需要,系统开展了专业技术体系梳理,初步构建了适用于型号产品研发的技术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一轮专业工程组调整,试点开展了研究室多项目管理与产品平台梳理工作,促进了专业技术成果共享。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