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60年“硬核”发展 成就中国飞航导弹“家族荣耀”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2020年04月25日19:19

人民网北京4月25日电(赵竹青)近代中国因海而“伤”,留下了一段有海无防的苦难历史。为加快新中国海防建设,1960年4月26日,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第四设计部(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部前身)成立,我国飞航导弹事业从此起步,翻开了新中国海防建设转折性的一页。

转眼间60年过去了,三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代代飞航总体人薪火相传、砥砺奋进的足迹,却在新中国大地上永久铭刻。

潜心铸剑,挺起民族脊梁

创业初始,面对巨大的自然灾害和外援专家撤走的双重困境,老一辈飞航总体人喊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无所畏惧、攻坚克难、自主创新,在三部成立之日,便成为塑造其精神品格的内在基因。

艰苦岁月中,大家在帐篷里学习讨论,在大操场上劳动吃饭,在地上挖坑做发动机试车试验,用普通车床切割火药柱,在灯光晦暗的办公室里创造了一年内人均手工描图3000余张的奇迹。

我国第一型岸舰导弹“海鹰二号”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的最大问题是导弹发动机油箱材料的耐腐蚀性不行。时任总设计师、被誉为我国“海防导弹之父”的梁守槃知道,他必须尽快越过这道门槛儿。最终,他从篮球的结构中得到启发,创新研制了双层皮球式油箱,一举突破了技术难关,“海鹰”起飞。

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