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漫步;餐企调价要综合算账
餐饮企业应该算经济账,但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收支账,还要考虑口碑、消费者满意度等综合效益,在创新产品、多元化经营和持续优化服务等方面多下功夫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生活服务业陆续复工复市,餐饮店里也逐渐热闹起来。然而,近日一名消费者在网上晒出了在某餐厅就餐后的账单,却引发关注:“人均220元。半份血旺从16元涨到23元;半份土豆片13元,算下来一片土豆大约要1.5元。”饭,吃得很开心,结账时却让人发现,餐费比疫情发生前涨了不少。很多消费者认为,这种将疫情损失直接转嫁给就餐者的做法,有点儿不好接受。
在疫情防控期间,餐饮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客流减少、营收下滑,物流供应链体系受影响,菜品采购成本增加。现在,虽然线下门店逐渐恢复营业,但客流量远没达到疫情发生前水平。在此情况下,一些餐企复工后,希望通过涨价减轻经营压力,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涨价不等于随口要价,如何涨要有个度,也要符合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
餐饮企业应当认识到,价格调整既要合理也要合法,并且要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明确公示并告知菜品涨价的幅度和原因,让消费者提前了解,在就餐时不至于毫无心理准备。如果只是为了弥补短期账面上的损失,急于抬高价格增加现金流入,就简单粗暴地通过涨价让消费者埋单,那么消费者往往会“用脚投票”,做出自己的合理选择。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