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银球”带给我无限快乐和活力
不畏艰难,携手前行。要办好每期比赛,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要不间断地找到赞助商支持。除了我直接联系和球友引荐外,社区俱乐部把主要精力用在不断壮大会员队伍和精心办好每次赛事上,以此扩大影响力,吸引赞助商。我们抓住机会,特邀奥运冠军李菊做客胶东在线直播间,与广大会员面对面分享交流,使大家兴奋不已收获满满;聘请在法国俱乐部打球的丁刚先生为球迷俱乐部特邀技术顾问,他主动与会员们“交手过招”,悉心点拨;聘请富有教学经验的付晓为社区教练员,长期指导和训练会员……乒乓球爱好者们以社区俱乐部为“网上家园”,建立友谊,切磋技艺,踊跃参赛,不仅强身健体,更为生活增添乐趣。会员队伍犹如滚雪球一样迅速扩大。
2005年7月,作者(右)给胶东社区球迷俱乐部特邀技术顾问丁刚先生颁发聘书。
在此基础上,比赛形式也“花样繁多”,由开始个人单打为主,逐步增加到双打、团体赛和各种趣味赛,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系统的赛事体系。比赛战场,从芝罘区开始“点燃”,然后“燃烧”至开发区、福山区和莱山区、高新区、牟平区,转战于“中心”“乒校”“清泉”“海乐福”“舒氏会馆”等数十家球馆。参赛选手除了本市的,还有济南、潍坊、威海等地的,甚至还有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的选手,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仅有7岁,男女老幼“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