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5 08:15
周恩来从南开中学毕业时,在《第十次毕业同学录》中对他有这样一段记载:“君性温和诚实,最富于感情,挚于友谊,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这说明他在学校里善于团结同学,热忱帮助同学,与很多同学结为知心朋友。
心系群众彰显为民情怀
周恩来的友善不仅彰显于他的少年时代,还践行于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在革命岁月中,周恩来努力奋斗,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付出毕生精力。他不仅是国家价值目标的积极追求者、社会价值取向的忠诚践行者,还是个人行为准则的模范引领者,是人民心中最受尊敬和最受信任的共产党人之一。
周恩来曾写下一份《我的修养要则》,以明心志,其中写道:“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
周恩来的心中始终装着人民,他很少会忘记他所认识的人的名字和面孔。1957年,他同30年前参加过上海武装起义的工人会见时,差不多每个人的名字都叫得上来。30年的时光没有冲淡他对普通群众的记忆。人们惊叹周恩来超凡的记忆力,更佩服他那颗装着人民群众的心。周恩来在文艺界有很多朋友。一次,他和演员们见面,记起上次听说有个演员的孩子病了,这次一见面就问那个演员:“你娃娃的病好了吗?”一声问候,感动得这个演员几乎落下泪来。著名电影演员张瑞芳说:“周总理惊人的记忆力,来源于他对情况的深入了解,来源于他对群众的满腔热血。”
周恩来把对人民之爱落实得非常彻底,总把自己作为普通人置于人民当中,与人民风雨同舟。他在下基层时,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到剧院看戏时,为了不打扰群众,总是推迟进场,提前退场;他坐汽车常常向司机交代,不要多按喇叭,白天怕引起行人紧张,影响安全,夜晚怕影响群众休息。1956年7月,周恩来冒着酷暑,到某炼钢厂视察。在铸钢车间,他问车间负责人,你们这里的温度有多高?回答说有40多摄氏度。周恩来说:我到过热带地区,那里最高气温也有40多度,可没你们这里热。于是,他对陪同视察的厂长说:你们要关心工人的疾苦,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从此,炼钢厂的降温风扇就多了起来,厂里还为工人们设置了冷气休息室,给当班工人供应冰镇饮料,发放高温保健食品。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