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5 08:15
(《党史纵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2009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时,要求党政干部学习周恩来做人的风范:“首先是做人,再就是做一个模范的共产党人,再就是做一个革命家。”寥寥数语,层层递进,给了我们一把揭开周恩来人格魅力的钥匙。我们常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映照出一个人的品行和灵魂。周恩来的人格魅力体现在许多方面,是一个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这里,笔者想以周恩来学习、工作、生活中撷取的几件小事,作为他人格魅力的缩影和见证。
家庭教育奠定人格魅力
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也是永远的学校。周恩来一生倡导友善,这与他的家风家教密不可分,更与他的3位母亲的教育息息相关。3位母亲对他性格的形成、教养的提高影响极大。
周恩来的生母万氏,是清河(今淮阴市)县知事万青选最喜欢的女儿,乳名“冬儿”,排行十二,娘家人都称她“十二姑”。她外貌美丽,心地善良,性格豁达开朗,敢于破除陈规陋习,不裹足。她虽然不识字,但从小常随为官的父亲外出,见识很广。她的父母也特别愿意带她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由于万氏聪颖贤惠、办事精细,在家时就主持了万府家务。嫁给周恩来的父亲后,又开始掌管周家这个败落大家庭的全部事务。 周恩来的曾祖父周攀龙早先给县官当师爷,到了晚年才得任山阳知事。周攀龙去世后,周恩来的大伯周贻赓在奉天一个衙门里当“主稿”,“主稿”属于中下级职员,收入有限,对于家庭支持不多。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在外做点文书之类的工作,也无钱养家。周恩来的两个叔父:贻奎残疾,贻淦夭亡。在这个破败的大家庭里,周恩来的母亲万氏便成了顶梁柱。平时,周家经济入不敷出,要典当借贷;亲朋好友的婚丧喜庆、迎来送往,要出面应酬;大家庭内亲戚间有矛盾,要调解纠纷……这些事都需要万氏出面。凡事只要请“十二姑”来,哪怕再棘手难缠,都能迎刃而解。后来万氏在处理这些麻烦事时又常常带着爱子恩来。日积月累,生母开朗直爽的性格、排解难题的果断能力、处理家族事务时所表现出的精明干练,无疑对周恩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