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健康要闻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想“自闭”?大家都可能这样

中国青年报  2020-07-24 07:12

晚上容易“自闭”

情绪是会变化、会交替出现的,你可能也在半夜醒来过,然后拿起手机、点开朋友圈,发现白天元气满满的好友们都开始思考“人生不值得”。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早上会更容易感到自信、充满动力,但是到了深夜,负面情绪就会冒出来。

有人调侃,人们只有在上厕所时和半夜才会思考人生,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统计发现,时间越晚,人们在社交网络上发布的动态内容就会越“丧”,凌晨三四点时,朋友圈会处处充满“生存焦虑”“生命的意义”“人生不值得”。

节奏改变容易空虚

无论是刚考完最后一场期末考试放松下来,还是刚结束周末面对不得不早起的星期一,我们都很可能会感受到一种失落、空虚。

期末考试是个较高强度的活动,也伴随有一定的压力水平,这种活动结束后,压力骤然消失,就像一辆高速前进的车突然刹车,这种放松效应会导致免疫系统失调。而周末我们则可以放松休息、朋友聚会、去网红场馆打卡,做一系列脱离日常时间表的事情。周一则意味着这些“特权”消失不见,节后抑郁也是正常反应。

冬天更易低落

短期的失落沮丧还可能与季节相关,严重者可能会被认为是“季节性抑郁”。

冬季较短的光照时长、更频繁的阴天、照不到阳光的办公室,使得人们每天接受的明亮的自然光线变少了,亮光本来可以促进大脑化学物质的平衡,如五羟色胺的活跃,缺少光照、五羟色胺活跃度下降,则可能会诱发忧郁情绪。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健康>健康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