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化

年轻人爱上古籍,它才有未来

北京日报  2020-07-28 08:45

“我看中这里处于三联书店文化圈。”胡同历数着散布在四周的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美术馆、嘉德艺术中心,他认为这是古书局所能拥有的最佳文化氛围。胡同特别开心地说:“这两天就有人带着刚从嘉德拍来的古书,放在书局代售。”

计划10月开古籍体验课

胡同并不希望自己这家古书局外表高冷,拒人千里之外,他特别向往谈笑风生的境界,“我们这里永远不会挂禁止喧哗的提示牌。”事实上,他的心愿已经得到读者的回应。

王志华是北京鼎石学校教师,偶然发现这家书店后,她在书店待了整整一下午,听胡同讲古书,帮朋友选购礼物。她翻看着《读书与藏书之间》《古籍版本学》,吐露着心中的愿望:“我也想学着收藏古籍。”在她的手中,还摩挲着《任伯年画笺》,她说这是刚刚买下的,准备送给外国同事。

苏益今年28岁,目前从事线上教学,听闻胡同开新店,他非常开心地赶来探店。苏益大学学的是汉语言专业,他说之前觉得能看看影印本就已经很奢侈了,从没想过能亲手摸摸古籍。在南锣鼓巷的那家店里,苏益真正面对古籍时不敢亲自上手,在胡同的鼓励下,他接触了清代本子,还摸了摸明代本子。苏益记得当时上手摸明代《楚辞》时,朱砂批注凸起的感觉,让他觉得非常神奇。“我去博物馆看过很多古籍展览,但还是觉得和古籍的距离遥远,古籍的美需要慢慢体会,需要一点点接近才会真正感受到。”

对于胡同而言,能够吸引苏益这样的年轻人是他开新店的初衷,“我们离开传统文化时间太长了,有的大学教授甚至从未碰过真正的古籍。”他说,多年前他就有个梦想,要做个藏书圈的“旱地忽律朱贵”,就是要弄个窗口,迎来送往,在圈内与圈外之间搭个小小的桥,起点儿沟通的作用。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文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