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时尚

小面团捏出新面孔(解码·文化遗产赋彩生活)

人民日报  2020-08-07 08:43

近年来,一些手艺人尝试改善面塑材料,在面中加入一些胶粉。“我曾经想过,面这种材料的特性是不是限制了创作,如果用泥或者其他材料会不会更好?”但他觉得有些传统不能轻易改变,“这项技艺之所以叫面人,就是因为它的造型、黏性和张力都靠面来完成。”

手艺虽然是传统的,题材却在不断创新。入驻社交平台,录制短视频,在电影、节日、时尚品中寻找创作灵感……郎佳子彧一直在创新,让传统手艺的发展速度跟上时代。他说,“以前,手艺人大多塑造孙悟空、关羽等经典形象的面人;现在,动漫人物、流行元素等面人作品更能引起共鸣。”

他觉得,我国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大众对很多项目还缺乏了解。

“如今,与非遗相关的文创产业有所发展,但人们对传统艺术、美术工艺品的消费习惯还有待培养。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需要一段很长的路,我们这代人需要继续努力。”郎佳子彧说。

今年,郎佳子彧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进一步传承并发扬面塑文化。他说:“我要用年轻人勇往直前的精神,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创作中思考

做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在郎佳子彧看来,面塑创作已成为他认知社会、思考问题的载体,好作品的标准,就是既有时代气息,又有传统文化的精髓。

“面塑作品具有记录功能,很多以前的生活景象已经不复存在,面人技艺却将这些历史印迹生动形象地保留了下来。”郎佳子彧曾模仿过爷爷郎绍安的经典作品《玉米·蝈蝈》,栩栩如生的蝈蝈腿、以假乱真的玉米穗,观众都很喜欢。但他觉得,要做出有自己所处时代特色的作品。

2019年,郎佳子彧创作了作品《变脸》。他说,雕塑的两大性质是瞬时性和永固性,只能记录一个瞬间,而且永远无法再改变。《变脸》这件作品记录的则是在变脸那一瞬间的动态时刻。疫情防控期间,他创作了面塑作品,向钟南山院士以及所有医务人员致敬。

在他看来,技艺就像打印机,打印技术没变,但创作者想要输出的东西变了。即使是相同的形象,每个时代想要表达的精神不同,在面人的展现上也有差别。他说,“几十年甚至百年后大家看到我们的面人,也能看到那段岁月的痕迹。小面人上承载的不光是闪耀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貌。”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07日 12 版)

上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