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做”,才能“重生”
“开业以来,我们月均客流8万人次,举办活动72场,销售基本达到预期。”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介绍。在品牌定位上细分人群、分类经营,在运营模式上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在经营方式上打通旗下所有门店形成全产业链、降低成本,是新华文轩的制胜之道。
“长与耕耘,才致岁丰。”李强希望能与全国同行共勉。
实体书店,始终是一个需要与市民生活融为一体的文化空间。
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航介绍,上海将调整全城新华书店布局,形成市中心东、西、南、北、中所在区域各设一家大型书城,郊区各设一家“一区一店一特色”的主力门店,建设若干“小而美”的童书书店、古镇书店、大学书店以及滨江滨河特色书店的格局。
“由日本知名设计师隈研吾设计的新华书店将在奉贤南桥开业。同时,集团将携手链家集团,共同创办‘新华书店·城市书房’,书展期间首批入驻20家链家门店,年底前计划入驻50家,未来三年入驻全市200家门店,真正让社区居民对阅读空间触手可及,让上海这座城市更有温度和文化的质感。”刘航说。
“破圈”方能重生
“这么多年来,我们众多实体书店始终处于产业链末端,只做出版社的代销。虽然我们对用户的需求最了解,对市场感知最直接,却始终无法转换为生产力。”陕西嘉汇汉唐图书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唐代伟的这句话,戳中了在场所有实体书店负责人的痛点。
不破不立。唐代伟认为,实体书店需要彻底变革,“重做”才能“重生”:一是产品重做,社店合作必须打通信息流、物流等方面的限制,让实体书店深度参与到书的产品设计中。实际上在教务出版领域,发行商早已参与到图书的编印环节。二是服务重做,热情拥抱新技术成果,通过数据理念实现精准服务。三是模式重做,从自身封闭的体系中走出来,与文化教育、知识服务、科技应用等多个行业进行跨界融合,共生共荣。
| 上一页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