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今日要闻

落实“青少年模式”需家长与平台协同配合

北京青年报  2020-11-07 07:53

客观上看,“青少年模式”在防沉迷问题上效果有限,与一些网络平台故意“放水”、放松监管密不可分。目前,人脸识别、实名认证、短信通知、关联监护人、限额充值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任何一个网络平台都有能力做得更好,但在吸纳用户、增加活跃度、提高业绩的利益冲动下,不排除一些平台故意留下“后门”,让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孩子“有空可钻”。一些贪玩的孩子可轻易突破防线尽情玩耍、购买装备、打赏,平台则坐收渔利,未成年人权益和父母的钱包成了最大牺牲品。

在信息时代,使用手机已是大势所趋,不能总苛求父母时时刻刻盯着孩子。拥有强大技术支撑的网络平台不能将责任都推到父母身上,而刻意推卸自己的监管责任。2020年10月17日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落实“青少年模式”,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父母理当尽到监护职责,对青少年多些关心和陪伴,不能任由孩子沉湎网游或直播。掌握先进技术的网络平台更应尽到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充分运用人脸识别、实名认证、短信通知、关联监护人、一人一号、限额充值等技术,切实履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责任。

上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教育>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