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青少年模式”需家长与平台协同配合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发布调查报告显示,近七成受访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初中学生用过短视频的比例更高。未成年人如何看待短视频的内容?数据显示,29.7%的未成年人认为多数短视频内容低俗,31.4%的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采用的青少年模式用处不大,54.9%的未成年人赞同14岁以下使用短视频应征得父母同意或有父母陪伴。
疫情期间,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被进一步放大,过度消费等问题更加突出,有关消费纠纷与投诉也急剧增多。在社交平台、网络论坛上,经常能看到家长发帖吐槽自家孩子沉迷游戏。而很多短视频平台、网络游戏平台的“青少年模式”都可能被贪玩的未成年人轻易破解或绕过。严格落实“青少年模式”,既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更需要平台的技术支持和科学监管。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一些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一键禁玩”模式,很容易被青少年破解。现在,不少青少年成了网游控、手机控、直播控,甚至一些七八岁的小学生对手机、网络、电脑的熟练程度远超成年人。特别在节假日期间,一些父母无暇管护孩子,致使一些顽童身陷网游和直播不能自拔,甚至斥巨资购买装备,重金打赏网络主播。
主观上看,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有家长监护不到位甚至有意无意放纵孩子的原因。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或其他事务,无暇顾及孩子,导致孩子沉迷于直播、网游。还有一些家长有意将手机作为“哄娃神器”,主动将自己的账号交给小孩使用,或者专门为子女购置手机以“方便学习”。作为孩子的监护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一些家长对孩子沉湎网络游戏、短视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