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各国政府持续发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德国取消了大量展会,但学徒招聘会仍照常举办。双元制的教学方式以市场实际需求为指引,有效避免了学校教育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从中长期看,企业培养的学生岗位适配性更高,总体成本远低于社会招聘。因此,德国企业对招聘学徒持积极态度。从西门子、戴姆勒等世界500强公司,到只有数名雇员的小微企业,都与职业学校有着紧密合作。
根据德国联邦政府今年8月公布的数据,2019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读人数超过130万人,共有约51.3万人签订了新的学徒合同。另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约有七成的双元制学生毕业即被实习企业留用,实现从职教到就业的无缝对接。
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了德国青年的就业。据统计,德国青年失业率为6.8%,远低于欧盟16.8%的平均水平。双元制职业教育因此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近年来,德国职业教育也遭遇了挑战。一些年轻人认为技工工作单一枯燥,不愿选择相关职业。从2011年起,双元制学生总数逐年下降,导致一些企业的学徒岗位出现空缺。这一现象引发了德国政府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为吸引更多学生,德国政府顺应工业4.0、数字技术发展等新趋势,推出了相关领域的新专业。同时,德国还出台政策,促进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间的衔接融通,为学生打造更加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教育路径。(本报驻德国记者 李强)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