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家长批改作业,老师也有话说
近期,一条“我要退出家长群”的短视频在网上传播,家校关系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多地教育部门也作出回应,明确叫停家长批改作业。但有教师向半月谈记者反映,教师让家长批改作业只是表面现象,背后还有制度性原因,教育部门不能简单一禁了之,应当反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我当小学数学老师五年了,你看过现在的小学作业吗?孩子们的作业必须全对,我是不能打红叉的。”一名老师告诉记者,学生作业水平是学校考核教师工作质量的重要一项,错误当然越少越好,老师们都尽量保证学生作业“全对”,因此家长必须参与。他虽然不会让家长直接“批改”作业,但会让家长帮忙“检查”,看有无错误。
“家长检查是第一道关,第二天孩子回学校上交作业,我会请各小组长帮忙检查,最后自己才动笔批改,如果还发现有错误,就把孩子叫到办公室改好,才能打上红勾。因为经常麻烦小组长,我会给他们买饮料。”
据老师介绍,在他工作的江苏北部部分县区,类似“家长检查作业”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小学,到初中就基本没有了,原因一方面是孩子学习的知识逐渐深入,超出了家长的能力范围;另一方面是初中的考试更多,足够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由于限制考试次数,学生成绩的提升不足以充分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那上级教育部门如何评价一名教师的能力呢?一看教师的教案、教参,二看学生作业批改质量。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