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论文评审引入“小同行”,师风不良没资格审论文
教育部网站11月25日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802号(教育类257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函》)。
全文如下: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802号(教育类257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督提案〔2020〕356号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研究生学位论文匿评及抽检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质量,印发了《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2014〕3号)《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学位〔2014〕5号,以下简称《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教研厅〔2019〕1号)等文件,通过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为引导,推动学位授予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对您提出的建议,教育部表示赞同,将在工作中充分吸收。
一、关于专家库建设和专家遴选工作
为确保论文抽检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专家库建设和专家遴选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组建高水平专家库。建立全国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库,明确要求专家政治立场坚定、作风正派、愿意承担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任务等,入库专家原则上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二是建立专家退出机制。对专家评议意见进行审核,对存在明显问题的专家评议意见不予采纳,并将该专家移出专家库,同时将师德师风出现问题、年龄超限、撤销导师资格等不符合条件的专家及时调整出库。三是完善专家遴选制度。在学位授予所属一级学科的框架下,通过计算机随机匹配学位论文研究领域的“小同行”专家进行评审,专家必须对是否熟悉本论文研究领域进行“二次确认”,确保评审专家是本领域专家。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