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发展重点在公平提质
近年来,我国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第八年保持在4%以上,支撑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民教育体系。教育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教育普及水平实现新提升,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教育公平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国23个省份、95.3%的县级单位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99.8%的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但总体而言,财政性教育投入经费还有继续增加的空间,尚不能完全满足实现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还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国义务教育普及时间较短,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还存在差距,一些地方落实政府举办义务教育主体责任还不到位。尤其是在中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基础还比较薄弱。此外,一些地方探索实施普通高中免费政策,但从地方具体实践来看,部分地区实行非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已经难以为继。在这种现实条件下,贸然扩大免费教育政策实施范围,将加剧教育经费的紧张状况,使得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
如今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而区域之间、县域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如果将学前教育或者普通高中教育纳入免费范围,不同县域之间的财政投入能力不一,也将加剧教育不公平。简而言之,即便是实现了普及,也将是低水平的普及,不仅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过重的压力,也将制造新的不公平问题,最终很可能是得不偿失。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