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今日要闻

复旦教授李郁芬逝世,曾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

  2020-12-09 07:40

12月8日凌晨2时42分,复旦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参与国家的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者李郁芬老师因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92岁。

李郁芬,生于1928年2月,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复旦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教委、上海科技成果奖等;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边干边学,摸索前进

20世纪50年代末,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复旦大学党委从本校物理、化学等系抽调一批师生,和上海机械学院、华东化工学院等单位的师生共同组成科研组,开展分离同位素研究,为研制原子弹提供基础技术。当时,这支科研队伍以“58中队”为代号,在化学系主任吴征铠教授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工作,李郁芬教授等是其中的重要成员。

图:第一排中间为李郁芬教授

当时,世界上只有美、英、苏三国掌握制造分离膜元件的技术,同时该技术被这些核国家列为重大国防机密并严禁扩散,甚至被苏联称为“社会主义阵营安全的心脏”。1960年8月苏联撤走专家时曾扬言,他们走后,“中国核工业将成为一堆废铜烂铁,别说制造原子弹了”。

就这样,在有限的技术资料支持下,“58中队”的成员边干边学,不断摸索前进。当时,无论是从研究本身还是从研究条件来说,这项工作都是无比艰苦的,有的工作甚至还相当危险。从1958年到1961年,他们坚决服从国家需要,坚持研究工作,并对制造全过程有了深入了解,逐渐成为原子能科学专家。1960年后,国家有关方面将吴征铠教授调往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复旦负责的研究工作转由李郁芬等人继续进行。

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教育>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