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之下,二手平台上为何还能买到开房记录、户籍等个人信息?
此外,平台对发布违规违法商品的卖家处罚力度也不够,一般只是通过下架商品、封号等措施予以处罚。一些不法分子换一个号便可再次入驻。
虽然平台要求,用户在注册时需要提供真实的身份资料并进行实名认证,但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卖家为了隐匿自己的身份,常常使用由他人实名认证的账号进行交易。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商家还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贩卖“带实名认证”的平台账号。“单个账号70元一个,有交易记录的200元至320元不等,均已实名认证。”
堵住信息泄露源头,加强审核监管
业内人士表示,要想杜绝二手平台上的个人信息买卖,应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堵住信息泄露源头。记者调查发现,二手平台上被倒卖的个人信息不少来源于黑客盗取和“内鬼”泄露。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表示,当前,部分平台的应用程序接口存在安全漏洞,容易被黑客攻击。不法分子通过一些平台的信息接口,非法访问其数据库,继而造成信息泄露。
调查中,有的卖家称自己就能直接查询,有的称要联系在相关部门做事的“上家”具体操作,有些就是行业“内鬼”。
一名卖家在帖子里公开表示,自己曾在公安系统工作多年,现为律师事务所律师,可以代查任何信息。“我现在兼职查询信息,着急的话,工作室还有其他人能查。”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