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作业鸡飞狗跳”?走出家庭教育的焦虑怪圈
“深层次原因是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对孩子什么阶段培养什么能力、什么阶段学什么、不学什么缺乏认识,还有不知道孩子的成长需求,也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边玉芳说。
她以0到6岁的孩子为例,这些孩子需要学习什么?“想想我们0到6岁怎么成长,恰恰是自由地玩耍,相当多的运动,才是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边玉芳说,大量的研究证明,0到6岁的孩子需要户外运动时间,其中1个小时的体育锻炼,3个小时的自由玩耍。
在她看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多方面的成长需要,他们要找寻人生的意义、知道自己活着的价值,他们有与人交往的需要,要在人生的多个方面证明自己“我能行”;他们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学习的机器,他们需要丰盈的生活,而不是“吃饭”“学习”“睡觉”这样简单生活的重复。
在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总校长刘长铭看来,家长越来越多干预孩子的生活,孩子就可能越来越缺乏独立性,这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成年人总认为孩子小,总认为他离不开家长,总认为孩子依赖家长,使得孩子越来越依赖家长,而家长越来越多地干预孩子的生活,把大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陷入恶性循环。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不少家长认为得到好成绩,考上好学校,才是孩子的头等大事。等考完学再发展兴趣,再做其他感兴趣的事情,也不迟。因此当孩子的兴趣与家长的愿望不一致时,多数家长会想方设法让孩子服从大人的意志,或强迫或利诱。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