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 2020-12-22 08:25
人脸识别技术的收益是世所公认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诸多场景。
但是,另一方面,人脸识别技术的风险也是不可小觑的。其风险主要有:一是误差风险。如果人脸识别技术不够成熟,可能出现混淆。此外,由于人脸为非刚体性,人脸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各种变化因素的影响,准确的人脸识别仍较困难。二是身份认证被破解的风险。密码是秘密保存的,但人脸却是公之于众的。最新的人脸验证技术,结合了3D图片进行登录与验证,这比以前的技术更难破解,但破解并非完全不可能。三是信息泄露风险。用于保存人脸信息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存在被黑客入侵、病毒入侵的风险,这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此外,内部员工的作案也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生物信息具有100%的可识别性,一旦被泄露或是被不当利用,后果无法估量。
国外人脸识别法律规制的经验
从美国有限的既有立法或立法草案、建议来看,美国对政府部门使用人脸识别的法律规制,有别于对非政府机构使用人脸识别的法律规制,二者是分别立法、分别规制的,规制的具体方法和价值取向截然不同。对政府部门使用人脸识别的法律规制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禁止使用制度,第二种是特别许可使用制度,第三种是任意使用制度。禁止使用制度为美国旧金山市所首创,目前备受关注。特别许可使用制度目前尚处于民间建议阶段。任意使用制度即对政府使用人脸识别尚未特别立法,政府部门可以任意使用人脸识别。而美国对非政府机构使用人脸识别的法律规制,主要是将人脸信息作为生物信息之一加以规制,它也可以分为两种路径:一种是比对一般个人信息的保护更为严格的高强度规制路径或特别规制路径,另一种是与对一般个人信息的保护没有区分的、同等程度保护的普通规制路径。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