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

秋收起义:拨正革命的航向

《光明日报》  2021-01-22 09:22

原标题:秋收起义:拨正革命的航向

文家市,注定要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7年9月9日,震动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由于反动派军事力量过于强大,起义部队兵力薄弱分散,加之群众未能充分动员等原因,进攻省会长沙的目标未能实现,秋收起义遭遇挫折。

1927年9月19日,在湖南浏阳市文家市镇,里仁学校后栋的一间教室里,毛泽东提出: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开启,武装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开始呈燎原之势。

“霹雳一声暴动”

在文家市镇文华山北麓,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的前坪上,坐落着一尊标志性的雕塑。雕塑的背景是一面旗帜,名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雕塑中间有两只巨手,一只紧握枪杆向上,代表“枪杆子里出政权”;另一只托举着一个燃烧的火炬,代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雕塑展现的,是中国革命之路,逐步探索与确立的过程。

走进纪念馆展厅,映入眼帘的巨型浮雕,表现的是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残忍迫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场景。彼时,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危机和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仅1927年3月至8月,就有31万先烈遭到迫害。

那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必须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要“以枪杆子对付枪杆子”。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湖南,组建了新的湖南省委,并在长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开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研究部署秋收起义。

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