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2021-01-26 08:12
“拔哥故里党旗红,能人引领致富路”——在韦拔群故乡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东里葡萄种植基地竹门两旁的对联和正上方“共耕社”三个大字引人注目。虽经百年沧桑,当年修建的一条“共耕渠”仍然水流不断。村里成立了以“共耕社”为名的种养联合社和党支部,带动农户发展良种葡萄、蜜柚、油茶等特色农业。
“东兰不仅是红色的,也是绿色的。生态立县,就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崛起,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东兰县县长徐迪克说。
梁达超是广东人,却选择到千里之外的深山“淘金”。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从经济发达的广东来到东兰创业时,他表示:“东兰生态真的好,在这里同样也有发展。”如今,他管理着450亩的山茶油基地以及100亩“阳光玫瑰”葡萄园示范基地,不仅他自己富裕了,还带动了当地村民致富。
从90多年前老一辈革命家在右江之畔竖起第一面红旗,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穿越近一个世纪的“红色接力”,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左右江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百万贫困人口实现命运转折,这片生生不息的热土,正在书写着新时代的春天故事。
红色力量 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
在百色、河池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不仅激发了群众的致富梦想,还为当地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精神养料,“平安建设”已经深深根植于当地浓厚的红色文化中。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