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

定格在时代激流中的热血青春

中国青年报  2021-01-26 08:22

原标题:定格在时代激流中的热血青春

1935年12月9日,北平6000多名大中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指挥下,冲破国民党军警的重重阻挠,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游行,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运动”。然而,游行学生遭到国民党军警残酷镇压,30多人被捕,数百人受伤。

消息不胫而走,学生们奔走相告,急切盼望天津的同学行动起来。

早在12月5日,天津中等以上学校学生即发表宣言,反对华北自治运动。为支援和配合北平学生的行动,天津党组织迅速与北平学联取得联系,决定在天津发动游行。

就在这时,“一二·九”运动学生领袖发出了每个学生心底的呼喊:“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北平学生运动爆发后的几天,天津法商学院的大学生庄林被老师阮慕韩叫去宿舍,发现另一位老师杨秀峰也在。这两位老师都有一个没有公开的身份——共产党员。杨秀峰问庄林:“12月9日,北平学生已经行动了,你们怎么样?”庄林回答:同学们情绪异常高涨,一触即发。老师们示意:“条件成熟,可以有所行动。”杨秀峰掏出一张纸,写了游行队伍的组织、路线、口号,以及开大会和请愿的内容等。庄林找来各个学校学生会积极分子,决定12月18日开展游行,并作了具体分工和动员。

12月18日清晨,寒风凛冽。校园钟声响起,法商学院的同学们集合起来,高举抗日救亡的巨幅标语出发了。庄林走在最前面,身旁是穿着呢子大衣、夹着黑色皮包的杨秀峰教授。队伍行进途中,北洋工学院、河北女师附中、扶轮中学、汇文中学、中西女中、中山中学、觉民中学、工业学院的爱国学生相继汇入游行队伍。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