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大生态 筑牢大粮仓:用养结合让黑土地成色更足
据了解,世界黑土区主要分布在乌克兰平原、密西西比平原、中国东北平原及阿根廷连至乌拉圭的潘帕斯草原。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全球黑土数量、质量和生态功能呈现退化趋势,土壤流失、肥力下降、结构变差成为共性问题,黑土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迫在眉睫。
“坚持‘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下一步,将继续坚持用养结合、生产生态融合发展,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持续改善黑土地耕地质量。中国愿同各方积极开展黑土地领域国际合作,加强科技创新、政策交流、人才培养,共同推进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让‘耕地中的大熊猫’永葆活力。”唐仁健说。
据悉,目前我国黑土地科技创新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建立了一批黑土地保护模式和示范区,提出了因地制宜黑土地保护的‘龙江模式’、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国家相关部门已启动实施了一批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表示,中科院面向黑土地保护利用国家重大需求,与国家有关部门、吉林等三省一区共同谋划发起“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为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提供了科技支撑。相信通过不断完善国际科技合作机制,一定会推动全球黑土地研究、保护和利用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共同肩负起这一重大历史责任。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