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快递时,你敢不敢留下真实姓名?
有业内人士就透露,不少信息泄露都是快递公司内部员工监守自盗引起。即使签署保密协议,也不能防止个别人为了利益铤而走险。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去年,河北邯郸警方破获一起非法窃取个人信息案件。起因是邯郸一家快递公司监测到自己的员工号进行了异常登录后报警。警方发现,一个叫永年的工号异地登录后,对8000多条信息进行了查询,警方迅速找到了这名快递员。该员工说有两个年轻人到他的门市上,要租用他的工号,查一下走件的流程,用于淘宝刷单这些东西,如果租成了,一天给他500元。
最终警方通报称,犯罪分子因在快递公司工作过,知道怎么利用工号调取数据,于是想出这个办法来从快递公司系统内窃取公民个人信息。该人再把窃取来的公民信息打包卖给他的上线,再由上线直接卖给境外诈骗团伙。
在这一案件中,从后台直接调取的数据让隐私面单也丧失了“防护”能力。而快递个人信息的泄露,并不只是快递公司一方的责任,数据泄露的问题还有可能出现在商家或者平台方中。
内存
平台未尽到信息保护义务将面临处罚
业内人士表示,要让“隐私面单”滴水不漏,既需要快递行业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还要防止数据库里的数据外泄,在人员管理、安全制度和技术上发力。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