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 2021-12-01 08:18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目前的汉语教学冲击最大。很多国家停发签证,导致交换到当地的中国教师数量严重‘缩水’。”刘亚儒所在的孔子学院聘用了在当地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以暂时缓解教师岗位的空缺。他称,很多新手教师没有经过系统化的教学培训,在授课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一些错误的教育理念,从长远看,对学生的中文学习会造成不利影响。
同样受疫情影响,中文教师志愿者黄茗不得不提前结束在摩洛哥的教学工作,将课堂搬到网络。
黄茗称,除了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大学生外,当地很多上班族也选择加入中文课堂。“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到过中国,因中国的大好河山和悠久历史而爱上中文,想要增进对中国的了解。”
黄茗介绍,和学生见面的第一堂课就是给他们起中文名字。“摩洛哥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所以我会根据他们名字的发音和寓意找到对应的汉字。例如,有个学生的名字在阿拉伯语中寓意为神圣的牛,加上他很有灵气的眼睛,我给他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叫‘若灵’。”她说自己正是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初次感知语言背后深藏的文化意蕴。
在授课过程中,黄茗发现汉字的规范书写是外国学生需要突破的一道难关。“阿拉伯语采用从右到左的书写方式,而现代汉语恰恰相反。我会着重从讲解基础的汉字结构开始,一笔一画教学生重新认识汉字书写间的结构关系。”
今年10月,黄茗再次踏上去往毛里求斯的教学之旅。她说,外国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她最大的成就感来源,也希望能让更多人通过中文了解到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爱上中华文化。(金旭)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