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教育

拼音“o”的读音为何引发争议

光明日报  2022-01-09 08:55

原标题:拼音“o”的读音为何引发争议

但最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喔”变成了多音字:1978年《现代汉语词典》第一版中“喔”除了“ō”这一读音,又增加了“ò”和“wō”两个读音。“ō”和“ò”对应的是叹词,“wō”对应的是象声词“公鸡的叫声”——将汉语拼音“o”读作[wo]音值(与“窝”同音)应是从此时开始的。

到了1985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播电视部联合发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其中又明确规定:“喔wō(统读)”。这一读音直到2016年最新修订版中都没有做出新的审定,一直延读至今。

综上,作为标准示范字的“喔”的读音至少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历时变化:1.ō;2.ō、ò、wō;3.wō。而最近这一次的读音变化应该是大部分人把“o”的示范汉字“喔”读成了wō(与“窝”同音)的原因。

第三,“o”读成“欧”很大可能上是受英语发音影响。

《拼音“o”读“欧”还是“窝”?》一文中提到“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教学标准是认定‘o’为单元音,发音念‘欧’”。实际上这一表述存在语言学常识性错误。因为“欧”并不是单元音,怎么可以作为单元音[o]的读音示范字呢?“欧”的拼音为“ou”,包括王力、叶蜚声、徐通锵等在内的诸多语言学家认为其音值为[ u],是非常典型的复元音。我们有理由怀疑,“o”读成“欧”可能是受到英语发音的影响,按照英语字母o的发音去读了。

从语音学来说,“o”的发音和“e”的音值发音区别很小,仅在于嘴唇圆展的不同:自成音节的“e”是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而不自成音节的“o”是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因此,可以用大众习惯、标准统一的“e”带出“o”的准确发音,即先发“e”的音,然后将双唇拢圆就是“o”的准确发音。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