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教育

拼音“o”的读音为何引发争议

光明日报  2022-01-09 08:55

原标题:拼音“o”的读音为何引发争议

现代汉语中含有字母o的汉语拼音共有8组,分别是“o、ɑo、iɑo、uo、ou、iou、ong、iong”。但在这些不同的韵母里,字母o所代表的具体音素并不相同。

普通话中单韵母“o”的实际音值是确定的,为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o],并且《汉语拼音方案》也明确使用注音字母“ㄛ”来标注,使用汉字“喔”来示范。但在实际中“o”的读音却出现广泛争议,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o”的读音多样化主要是受“音节本位”教学法的影响,大众不习惯一般不自成音节的韵母发音。

汉语语音的基本单位是音节,小于音节的单位在汉语语音中不能单独出现。基于此,20世纪60年代起中央决定推广“音节本位”教学法以使民众迅速学会拼读、“注音识字”。这一举措成效显著,影响深远。受此影响,大众对于“ɑ、e、i、u”等自成音节的韵母,发音标准基本一致,读音都较为准确;但进行“eng、ong”等一般不自成音节韵母发音时,大众往往很不习惯,因此就会出现标准不一、发音多样的情况。而单韵母“o”单独出现的语音场合仅有极少数“哦”“噢”等无词汇意义的语气词,一般也不自成音节,所以即使是普通话比较标准的教师也会发出不同音值的“o”。

第二,“o”读成“窝”与作为其标准示范字“喔”的读音的历时变化密切相关。

20世纪50年代,“o”的示范字“喔”只有一个读音:“ō”。195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角号码新词典》(第一版)中,“喔”的注音是“o ㄛ 哦 阴平”(“o”为本词典中使用的《拉丁化新文字北方话方案》中的单韵母代表字母,“ㄛ”为注音字母,“哦”是示范汉字,“阴平”为声调),表义为“1:鸡叫的声音;2:感叹词”。而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发布时,“韵母表”明确使用“喔”作为韵母“o”的示范字,使用“窝”作为韵母“uo”的示范字。以上都说明在这一时期,“喔”有且仅有一个读音“o”,还没有与“窝”同音。

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