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读图

京张大地的奥运回响

新华社  2022-03-17 09:01

这是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内拍摄的一处指示标牌(2022年3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以前我们穿着秋衣、自制的皮雪鞋、用复合板做的雪板在国外参赛。现在,中国健儿在顶级赛道上,使用国产高新装备奋勇拼搏,这是我们老一代冰雪人不敢想象的。”李光全说。

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技术,助力运动健儿在国家速滑馆13次刷新奥运纪录、1次打破世界纪录——冰面平整、制冷均匀,滑起来如“丝般顺滑”。

赛场之外,火炬传递活动中,火炬在大风、低温环境稳定燃烧,机器人完成水下火炬传递,打造“永不熄灭的火炬”。

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参演团队演奏国际残奥委会会歌(2022年3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壮 摄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祝学华介绍,通过组织实施“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围绕场馆、运行、指挥、安保、医疗、天气等关键场景,国内500多家单位,超过1万名科研人员参与研发200多项技术成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高质量办赛和高水平参赛提供有力支撑。

圆满完成冰雪之约,展现出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底气,也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驱动力。国产高钒密闭索在国家速滑馆首次应用,逐渐成为国内多个新建体育馆建设“标配”;北京冬奥会示范使用的氢燃料公交车稳定运行、经受检验,即将在北京街头规模投用……冬奥科技创新成果已经产生“溢出效应”。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