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从《毛泽东年谱(1949—1976)》看毛泽东对本人著作和毛泽东思想的态度 

  2016年04月26日09:28

毛泽东始终用发展、务实的态度对待自己以往的著作。这表现在他同意对《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著作外译加以必要的说明,表现在他对《实践论》的肯定和相对来说对《矛盾论》的严格评说,等等。同时,毛泽东对结集出版他新中国成立后的著作一事持冷静态度,因为在他看来,这些著作当时还需要进一步检验。

毛泽东始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过去的文章和讲话。1964年 6月 8日,他在谈话中甚至将自己新中国成立前的著作即《毛泽东选集》四卷谦称为“古董”。 (参见《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 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年版,第 359页。)既然是“古董”,所以一方面,毛泽东充分尊重和保持毛选四卷各篇文章的历史原样。1967年 3月 16日,在谈到再印和翻译《毛泽东选集》是否要修改或删去一些人的名字等问题时,毛泽东明确表示:名字一个不要去掉。因为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历史嘛”。(《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 6卷,第 64页。)另一方面,他对过去的即使是正确的著作与论断,也以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待并加以必要的修订或说明。《年谱》记录,早在 1951年 3月 27日,毛泽东在给李达的复信中指出:“《实践论》中将太平天国放在排外主义一起说不妥,出选集时拟加修改。 ”(《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 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年版,第 318页。)1952年 9月 17日,又在致李达的信中说:“《矛盾论》第四章第十段第三行‘无论什么矛盾,也无论在什么时候,矛盾着的诸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这里‘也无论在什么时候’八字应删。”(《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 1卷,第 600页。)1958年 9月 2日,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一些“观点只适合一部分国家”。众所周知,《实践论》《矛盾论》和《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的重要代表作品,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毛泽东依然以一种认真、严谨、科学和理性的态度进行评判。1962年 1月 10日,田家英就出版毛泽东军事文选的外文译本的情况向毛泽东作了书面报告。报告中说:为了适合外国读者的需要,我们增加了一些注释。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讲到建立游击根据地的条件之一是地区广大,在小国进行游击战争的可能性便很小甚至没有。我们准备在这段文章的后面加一条注释,说明在新的历史情况下,各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已经同我国抗日战争所需的条件不完全相同,国家幅员大小,已经不是游击战争能否最后胜利的决定性的条件。1月 22日,毛泽东在批阅报告时,就此注文批示:“照办。 ”(《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 5卷,第 73页。)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