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昔日狂欢:传统中国的“情人节”
灯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和谜底,也称灯谜三要素。灯谜利用汉语字词多意的特点,不把谜面作原意解释,从而得出别样的意思,所谓“谜贵别解”,别解方显谜味。在灯谜中凡是谜面上有的字,在谜底中不能再出现,否则称为“露春”,是灯谜之忌。
灯谜主要是利用汉字的各种变化,尤其是一字多义的别解手法而使底面扣合,因而制谜者一定要正确运用汉字,丝毫不能出差错。灯谜猜法则有拆字法,离合法、增补法、减损法、半面法、方位法、参差法、移位法、残缺法、通假法、盈亏法、会意法等多种方法。如会意法:按照字本身所表明的意义,用提供线索的办法制成谜语。如字谜“下是在上边,上是在下边,不是在上边,生就在下边”,谜底是“一”。又如“风平浪静”——宁波等。
离合法:把某个字的形状笔画,或者一部分结构分开,然后又巧妙地组合起来。如“你一半,我一半”谜底“伐”。误会法:利用汉字一字多义,或者特殊形状,故意在词意上设置障碍,使人产生误会。如“指东说西”谜底“诣”。置换法:巧妙地把某字的一部分去掉,而用另一字或另一字的一部分换进去,使之成为一个新字。如:一口吃掉牛尾巴——告。
谜格是根据汉字的音、形、义的特点创制出来的。它的作用在于对谜底的结构进行新的组合、调整、排列;有的把字音变读,有的把字形分拆,有的将字位调换,使之更严谨、更巧妙地扣合谜面。所谓“格助谜活,格为谜用”,使一些本来不能入谜的题材成为谜材,为制谜者广开了谜路。常用的谜格有秋千格、卷帘格、曹娥格、白头格等几十种。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