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昔日狂欢:传统中国的“情人节”
于是,有专家提议,传统节庆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应该适应市场的需求,更应该迎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要“让传统时尚起来”,并且要“让传统可以消费”。比如可以把元宵节做成狂欢节,把清明节做成感恩节,把端午节做成亲情节,把立夏做成童趣节,把七夕节做成相亲节,把重阳节做成敬老节,把中秋做成团圆节,把冬至做成年货节等等。而且尽量让游客去参与、体验。比如央视春晚成为年三十晚上的新年俗,广州花市经过若干年的积累沉淀,现已俨然成为当地民众过年之“保留节目”,形成了“新民俗文化”的消费及节庆氛围。
那么元宵节应该如何传承与发展呢?北京市民刘老先生说,没有元宵节的狂欢,绝不会有人们对元宵节的向往和回忆。有道是:“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元宵节点灯、赏灯的习俗就应保留。此外,猜灯谜也让人难忘。自己虽然不是猜谜高手,但就喜欢那个热闹劲,喜欢那个气氛。猜谜是一种娱乐,同时也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体现。市民龙先生认为,元宵节的活动不能只靠政府部门组织,老百姓也可以通过一些民间组织把它传承下去,比如成立灯谜协会、花灯协会、秧歌协会,有了协会,一些爱好者就会自觉地靠拢过来,这样的效果应该不会错。也有人干脆说,既然大家都很重视这一节日,何不将元宵节也增补为法定节假日,这样对于元宵节文明习俗的传承会更加有利。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