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史海钩沉

古人郊游玩法:先秦过“情人节” 唐人走“吃喝风”

羊城晚报  2017-02-15 16:29

国家为方便男女的感情交流,还设定了固定的春游节日——“上巳节”。上巳节,因选取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而得名。上巳节有古代“中国情人节”之称,《溱洧》一诗中描写的内容,正是郑国青年男女在上巳节郊游、相会交流的热闹情景。

2.魏晋看重精神层面的“玄游”

魏晋时代,“风情游”的色彩淡化,转向看重精神层面的“玄游”,把郊游视为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许多士人“返乎自然”,把理想寄托于郊游过程的山水之间。玄游提倡“贵无”,因“玄学”而兴起。

当时出现了许多郊游名士,被称为“竹林七贤”的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刘伶和王戎就是代表人物。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述:“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

当时留下记载的郊游活动也不少,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便是书法家王羲之在三月初三这天,与谢安、孙绰等41名贵族郊游后诞生的。

有“中国山水诗第一人”之称的谢灵运,在郊游方面最讲究。《南史·谢灵运传》载,他有一套郊游的“行头”,头戴曲柄笠,脚蹬木屐,可谓当时的“骨灰级驴友”。

这种“木屐”被时人称为“谢公屐”,前后都有齿钉,“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一种登山专用旅游鞋。

但郊游出境界的,还要数陶渊明。有“千古隐逸之宗”美誉的他,做了13年“公务员”后,辞彭泽县令之职,把家都搬到了郊外,过起了悠然的“田园生活”。他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超凡脱俗,至今没有哪位“驴友”能超越。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强坛热帖

热门图集

历史>史海钩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