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郊游玩法:先秦过“情人节” 唐人走“吃喝风”
3.唐人的“郊游热”和“吃喝风”
魏晋人郊游虽游出了境界,但“郊游热”在普通人间并未兴起,仅属“小众游”,到了唐代,才形成了真正的全国性群众“郊游热”,尤以京城长安为最。
杜甫《丽人行》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游盖飘青云”条也称,“长安春时,盛于游赏,园林树木无闲地。”
长安东南郊的“曲江风景区”,是当时长安市民郊游的最佳去处。曲江是个人工湖泊,开凿于隋初,依水建起了御用景观。虽属皇家花园,却对市民开放。
每到中和节和上巳节,曲江两岸游人如潮,以致长安几成一座空城。新科进士正式放榜也在上巳节前,会聚京城的学子,更会利用这个机会到曲江尽情游玩,有钱的学子还会到教坊(青楼)请来“小姐”陪游。
与先秦的“风情”、魏晋的“精神”不同,唐人郊游特别在意物质享受,郊游期间吃喝之风盛行。白居易的所谓“酬钱员”,便是请钱员外吃饭的意思。
唐代郊游的吃喝之风,吃出了不少可记载入中国饮食史的“游宴”,如设宴会地点在曲江风景区内的,便有上巳节游宴、新进士游宴、关宴等。
唐人热衷于郊游,除了与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有关外,与假期多和上层的大力提倡也有直接关系。《唐诗纪事》记载,唐代从皇帝到臣僚都喜欢郊游,并因此形成了制度。每年春天,皇帝都会带着后妃、朝臣游梨园,到渭水边游览祭祀;夏天游葡萄园,秋天则登大雁塔。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