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助修广州最早自来水 设计精妙“竹制管道”
如果你在蒲涧寺偶遇苏学士,那才是千古奇遇呢。不过,若你以为他在品茶谈天的时候,只是逸兴横飞,那就错了,他一边妙语如珠,一边却像科学家一样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山泉的位置与流量。要知道,他可是建成了多条“苏堤”的治水专家呀(当然,最有名的是杭州“苏堤”),你以为他的水利知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果然,他抵达惠州后,一封来自广州知州王古(字敏仲)的信就让他的敏锐观察派上了用场。王古在信中吐槽说,城内瘟疫流行,可城内深井多为富户所有,百姓只能勉强饮用珠江水(毕竟上山取水的人再多,也只是一部分人而已),缺乏清洁水源,瘟疫控制难上加难。
苏东坡是一个到哪儿都见不得百姓受苦的人,他想起在蒲涧寺附近的见闻,顿时有了灵感,于是回信建议王古在滴水岩下建个大石槽,用五根大竹管引水,然后一管管接续,直入城内,城内又建一个大石槽,用五根大竹管分引至各处。王古接信后,喜出望外,立刻着手实施。苏东坡又写了第二封信,建议施工时在每根竹管上钻一个小孔,塞上绿豆,然后用竹钉封上,这样一旦竹管堵塞,很容易就能查出具体的堵塞部位。你看,如此心思细密,不是工匠精神是什么?
就这样,在“苏王”二人的努力下,一千年前的广州人第一次喝上了自来水。遗憾的是,由于贬官的身份,苏东坡不能自由进出惠州,也就没机会来广州一睹这一壮观的工程,否则,以他的才情,还不知会写出怎样瑰丽惊人的诗句呢?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