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海》中看海派商道传奇
身处困境,申霁航向徒弟翁承志表露心迹说,大不了从头开始卖杂货。此时,来了自己的兄弟、日本人的说客席耀宗,要他出任商业毛统会会长。申霁航断然拒绝:“人要知廉耻,要有血气!”
但,拒绝意味着死亡。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僵局的是,翁承志猛然抓起算盘,砸晕了师父。然后,他披上师父的长衫,顶替申霁航挺身而出,牺牲了。
这段重头戏表演得干脆利落,不事过多的煽情,却令观众震撼。正是在生与死、利与义的重重考验之下,在扣人心弦的人物冲突之中,一种值得弘扬的为商之道、为人之道,被呈现得丰满而鲜明。看到这里,或许观众已然懂得了徐俊寄寓在这部男人戏中的一个观点:“上海男人应该是笔挺的。”
海派文化的意象
作为恒源祥戏剧推出的上海三部曲之一的《大商海》,无疑表现得“很上海”。三部曲的导演都是徐俊,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基因,对我来说它就是上海。你只要把上海的故事讲好、说好,其实什么都有了”。
在《大商海》这个展示上海商业文化的故事里,一个曾经的“上海”再现在舞台之上。观众可以没有阻碍地辨识出,这个“上海”是由各种海派文化的元素精心构筑出的:具有江南韵味的说书人的娓娓讲述、琵琶演奏的婉转曲折、市井叫卖不时地响起……学者钱乃荣认为,这部话剧表现上海,“没有停留于浮表性的展示,导演精心调动了江南文明、海派文化的种种元素,构建了宽宏而精致的叙事风格,来表现大商海的史诗……用大众熟知的意象和艺术密码,发掘出当年真实可靠的城市风格和语言,上海滩浓厚的民俗气息自然发散出来。”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