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海》中看海派商道传奇
在剧中,徐俊以写意的手法设置了一场麻将戏。舞台上,只有一把椅子,四位剧中人物围绕着这把椅子——也是“交椅”的符号,搓了一场暗流涌动的“虚拟麻将”。空荡荡的舞台,孤独的一把椅子,支撑起这个空间的,是演员的表情、动作、台词和恰到好处的音乐。在这场令观众耳目一新的麻将戏里,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外在的寒暄对话融合起来,配合四人在一张无形的麻将桌边的腾挪调度,时分时合,“搓”出了一场内容十分丰富的惊心动魄。
具有穿透历史的意义
谈及这部话剧的创作初衷时,徐俊说:“《大商海》 就是一部表现海派商人群像的作品,希望弘扬一种诚信创新的商道精神。《大商海》将会常演,因为它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大商海》首演后,评论家刘巽达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喟:“作为中国现代工商业的发祥地,其商业精神究竟有哪些含义?海派商人又是怎样的一群人?如果上海的舞台不能提供答案,轻则近视,重则失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商海》以当代的眼光,审视上海曾经的商业风云,具有一种“填补舞台空白”的价值。它认真而谨慎地探讨着商海之中“道”的存在和含义,刻画了属于上海商人的精神风貌。剧中,“与海关周旋”、“邀请明星代言”、“剔除内部蛀虫”、“抵制日货”等情节,既演绎得真实可信、具有历史感,也成为一个个关于商道的隐性选择题。
正是在一次次的艰难抉择中,海派商人群体给出了以“诚信、智慧、创新、勇气和毅力”写就的答案。而在今天的观众看来,这样的海派商业文化和精神,显然具有穿透历史的意义。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