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民航:像火车一样,舷窗可用拉带拉开
早期运输机的平均速度约为161公里/时。低速度意味着较短的航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伦敦至巴黎的飞行时间超过2小时,而飞越欧洲需要一整天或更多一点时间。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特点,就是备有应急着陆场地。这些场地是沿航线设置的,而且是在飞机遇到发动机发生故障,能见度不好,或由于强逆风而燃料不够等情况时经常使用的。据说,当时一架从伦敦至巴黎的飞机曾经中途着陆14次。
上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了人工道面跑道,这是因为飞机的重量增加了,但几乎所有机场都保留有草坪着陆区,因为在低能见度的条件下,在宽广的草坪上着陆要比对准一条窄跑道着陆容易些。
三、几乎所有飞机都没有地毯
最早期的许多飞机,乘客都是坐在敞开的座舱内飞行的,由航空公司借给他们飞行服。
在最初的飞行中,通风并不成为问题,因为大部分飞机的机窗都可以拉开,容克斯公司的一些单翼飞机竟像火车一样,舷窗可用拉带拉开。速度提高后,不可能再用敞开式舷窗,飞机上出现了通风孔。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多数飞机的座舱实际上是长方形的,舷窗在机身两侧,两排座位,有一个装小件行李的行李架,舱壁上一般有一幅地图,备有一两样器具,座舱下有呕吐盆。在座舱后部通常设有一个卫生间。
座椅的设计水平不高,当时主要考虑如何减轻重量。几乎所有的飞机上都没有地毯。多年间,容克斯公司的飞机是备有座椅安全带的唯一客机。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