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消暑解渴的首选食品
西瓜不仅能防暑解渴,更能保健却病。“青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胜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现代·屈象《西瓜赞》)。常言道:“热天半块瓜,药剂不用抓。”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吃西瓜的好处讲述得非常详尽:西瓜甘寒无毒,不仅“消烦止渴,解暑热”,而且“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疮”。现代中医学上称西瓜有消暑、解热、散毒、润肺、利尿等功效。以西瓜制的药就有十余种,常用的有西瓜霜与西瓜翠衣两种。古往今来,西瓜深受医药家们的重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种植早,且广泛。追溯西瓜之源,古诗中亦有体现:“竟传异种远难详,且剖寒浆自在尝。因产西方皆白色,为来中土尽黄瓤。”(元·赵善庆《西洋瓜》);“汉使西还道路赊,至今中国有灵瓜。香浮碧水清洗透,片逐鸾刀巧更斜。”(明·李东阳《咏瓜》)。这两首诗比较有代表性,都点名西瓜是自西方引进来的。诗之说,正与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的记载相吻合。西瓜原产非洲赤道附近,继而传至西亚地区,后传入我国中原,故称西瓜。这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亦有记载:“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这都说明西瓜因自西方引进而名,但对此也有不同说法。有说:“西瓜在神农尝百草时发现的,原名稀瓜,意为水多肉稀之瓜,后来叫成谐音西瓜。”最是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对西瓜作了精辟的描述:“西瓜,生长在我国西部,故名西瓜,其性较寒,又曰寒瓜,其色或青或绿或白,其形或长或圆或大或小,其瓤或白或黄或红,要算红瓤者味佳,其子或黄或红或黑或白,其味或甘或淡或酸,但以酸者为下等品。”短短几言,对西瓜其源、其名、其形、其色、其味描写的面面俱到。由此也让我们知道,西瓜有稀瓜之说,有寒瓜之称。南梁·沈约的《行国》诗云:“寒瓜方卧垅,秋落已满坡。紫茄纷烂漫,绿芳郁参差。”元·方蘖的《食西瓜》句:“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同。”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