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汉字,看到怎样的先人智慧
所以,中国字的形象,拥有立体、动态的信息,富有图像感,也充满象征。它带来了一种本源的东西,不是刻板的概念,而是立足于图像,生动而形象。
背后有神话和传统
汉字的魅力还远远不止这些,汉字的地质层存在很多文化心理的因素。当我们复原汉字化石,就会发现其表层下面的奥秘。
元旦的“旦”,大家都知道吧,下面一横表示地平线,上面是个太阳,太阳升起的那一刻叫旦,所谓“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旦是太阳的诞生,这容易理解。但是,旦的背后蕴含着什么呢?这涉及旦的相关声符字,如“坦”,有袒露的意思,即太阳出来时,大地也现身了,引申为平坦。这还是容易理解的。可“怛”这个字怎么解释?表示悲惨,为什么竖心旁加个旦表示悲惨?旦仅仅是声符吗?显然背后有故事。于是,我们就进入汉字的地质层了,不能仅仅从表面去理解它。
造字的时候,即仓颉所在那个时代,人是处于巫术、原始宗教背景下的。当时,世界各地普遍流行着太阳崇拜,如古埃及的太阳崇拜、玛雅人的太阳崇拜,非常强烈。为什么崇拜太阳?因为太阳带来无穷无尽的光明和温暖,因为太阳人类才能生存。所以,古人有时候会担忧,太阳万一不出来怎么办?就像成语故事里的“杞人忧天”。他们不得不真切地面对这个问题。古代玛雅人的人祭,把年轻人活生生祭献给太阳神,当场剖开活的心脏,放入大鼎里祭太阳,就是为了太阳的再生。今天看来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但那个时代它是一种严肃的仪式,是认真对待太阳升起的一件事。
古人认为,黑夜里太阳失去了光芒,一定是被黑魔囚禁了,受尽磨难,早上非常艰难地再度出生。它和恶魔要经过激烈的搏斗才能够出来,重新唤起它的生命,叫重生。所以,加上衣字旁的旦,就有“袒”,表示脱掉夜的黑衣。古人觉得,黑夜是一件密不透光厚衣,把太阳的光芒遮挡住了,脱掉黑夜的衣服,自身就“袒”露了。黑夜的那件厚重的衣服也是夜魔的化身,或者说黑暗就是魔鬼。与此同时,他们认为太阳为了摆脱夜魔的禁锢,经历了一夜的抗争。这是个艰难的过程,所以,“怛”字有艰难困苦的意象,显示了光明与黑暗间惨烈的交战。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