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婚姻

成婚困难比例近七成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生存现状

中国妇女报  2017-08-07 20:49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生存现状及社会影响

在被调查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64个村中,登记在册的大龄未婚男性(本研究将其界定为年龄超过28岁、初婚有困难的男性)共3362人,每村平均大龄未婚男性数量超过9人,西部地区的村均大龄未婚男性数量为10.30人,显著高于东部地区的7.35人,呈现出明显的向西部地区聚集的态势。该分布格局的形成与自然、经济及社会因素密不可分:所调查的西部村庄以山地为主,距离县镇较远,村民人均年收入仅3000元左右,村民男孩偏好较重,女性迁移频繁;而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交通便利,经济较为发达,村民对待女孩的态度更宽容。

安徽某地的调查显示,农村男性娶本地媳妇需花费10万~20万元,而从相对贫困的外地娶媳妇的费用目前仅4万元左右,中间人报酬一般在1000元~5000元之间,由于多是朋友或熟人介绍,很多情况下中间人不收报酬。为缓解成婚压力,当地早在上世纪初期就流行以较少的经济代价,从偏远、贫困地区(主要是云贵川等省)引进媳妇的“买婚”模式。在百村调查中,超过半数的村存在着娶外省媳妇的现象。然而,这事实上是把女性当成某种稀缺的“商品”,本质上是对女性的歧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男孩偏好,并不利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很多“外来媳妇”结婚时未满法定婚龄,“低龄远嫁”对这些女性的身心造成较大伤害;在整个“买婚”过程中,女方家庭仅靠熟人介绍,或是大龄男性在女方家几个月生产生活的表现,在收到相应费用后,不管男方家庭情况如何,都会把女儿交给来人,女性基本没有选择权利;“外来媳妇”一般主要操持家务,很少出去打工,可以看出丈夫家庭对“外来媳妇”的戒心,妇女的发展权受到伤害;个别“外来媳妇”选择逃跑,如逃跑成功,势必漂流在外,如逃跑不成功,人身自由会受到更多限制。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情感>婚姻